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3的文章

臺灣小說發展概述、大綱

臺灣小說發展概述(節錄)    http://ctld.ntu.edu.tw/ls/strategy/lecture.php?index=76 要閱讀一個地區的文學作品,應該先對其歷史發展之背景脈絡有一通盤概念性的掌握,如此方能上扣創作者的創作動機、參透文學作品與時代間千絲萬縷的對話關係。無論哪一種文體的文學,勢必和其所屬時代有著密切而深刻的互動。而台灣的小說,從一開始就和政治文化的發展、遷變息息相關。 日據時期台灣人民對「身分認同」懷抱著某種矛盾情結,動輒在「台灣人」、「日本人」以及「中國人」的主體定位間游移滑動;此外,彼時台灣人一面抵抗日本殖民政權的轄治,一面又受惑於殖民統治之下所帶來的種種現代化措施,知識份子於「反抗殖民心理」與「生活現代化、便利化」兩端擺盪浮懸的態勢自又不待多言。當時最有名的小說,便是吳濁流在1946年以日文所書寫的《亞細亞的孤兒》,文中對於台灣人民複雜的認同有著透徹而精闢的描繪。 而戰後到當代的文學發展,則又為台灣文壇開啟一波新的潮流。前述日治時期的作家群多半因為語言表達上的隔閡而失去創作空間,取而代之的是大陸遷台而來的作家及其書寫典律。

台灣「現代主義」文學

「現代主義」文學 1.代表人物2.代表作品 小說:白先勇《紐約客》、叢甦在《現代文學》創刊號(1960)發表一篇小説〈盲獵〉、李金髮、戴望舒、卞之琳、艾青、劉納鷗、穆時英、杜衡、葉靈鳳、施蟄存 詩:《現代詩》、《藍星》、《創世紀》 、《文學雜誌》 3.年代:60年代 4.特色: (1) 強調藝術自主 相信藝術本身具有自主地位,相信文學作品本身具有獨立於社會功用之外的內在價值,因此能抗拒外來壓力,不必為滿足政治性和道德性而寫。 (2) 對現代文化抱持樂觀態度 被賦予「進步、前衛」符號功能的現代主義,成為知識份子們一心嚮往的哲學。 (3) 藝術客體化 反轉一般文學關對於內容和形式的重要性,極端抗拒傳統的書寫技巧,以及懷疑「語言」、和「意義」,由是,許多富有創意的實驗紛紛出現。其基礎在於,重新檢視語言和指涉對象之間的不安關係,以及因而喚醒新的自覺,重新對待中國文字表義符號的特性。 (4) 西方現代主義與中國古典文學「會合」 技巧可以來自西方,但作家還應關心當代中國的現實。 (5) 對文學「深度」的執著 作家專注於心裡挖掘、追求詭秘風格、罪惡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