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動力藝術大師Lord Yaacov Agam(亞科夫.亞剛)來台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92520810784385.46173.164929993543469&type=3
享譽國際的以色列動力藝術大師Lord Yaacov Agam(亞科夫.亞剛)上週來台(17日),並拜訪他在台北公館水源市場的作品「水源之心」,以色列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何璽夢(Simona Halperin)一路陪同參觀,她表示亞剛對於能夠再來台灣,參觀水源市場感到非常開心。儘管亞剛在台灣僅停留3天,但他在台灣留下很好的印象,也希望未來能和台灣有再次合作的機會。 高齡84歲的亞剛曾在2009年為高雄世運主場館創作公共藝術「和平啟示」,由九根立柱組成,呈現149種的色彩,表達變化萬千的運動競賽。2010年他更是幫台北公館的水源市場變裝,打造「水源之心」,這個耗資六千萬元的世界最大複形畫,運用了177種色彩,可從不同角度欣賞不一樣的圖案,象徵台北市的多元,也讓老舊的水源市場脫胎換骨,成為台北城市藝術的亮點。 亞科夫.亞剛是當代「動力藝術」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曾在美國紐約、法國巴黎等地亮相。亞剛顛覆藝術品只能靜靜的任人觀賞的傳統,而是應該和觀賞者積極互動,讓藝術表現更加活潑有趣。另外他也從事藝術教育活動多年,並於1996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章,他為基礎教育之幼稚園、國小、國中至高中生,皆設計一系列不同的教材推廣藝術。

相關新聞: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3041900391.html




他也是世運館外公共藝術的作者:世運館外和平溝通的世界

世運館外和平溝通的世界亞科夫‧亞剛

文 | twdeco企劃編輯部

公共藝術設置點E:

設置位置:主入口廣場〈中海路/軍校路〉
創作者:亞科夫‧亞剛(Yaacov Agam)
作品名稱:和平溝通的世界 材質:水泥鋼筋、硅纖陶瓷板
尺寸:912*912*1032~1092公分

垂直入口中心軸 以九宮格方式排列

9根柱體的雕塑是一組大型的多度空間環境藝術作品,民眾可以進入到作品中,而且在每一步之間,就會發現一種全新令人驚喜的視覺感受。大家對於出席一個盛大的競賽活動,最主要的興趣即在於最早知道誰贏了、對時間進行挑戰、以及感受驚喜所帶來的啟示。

不同角度不同觀點,沒有人可以看盡一切

這件大型的環境藝術作品將這項挑戰融入其中,就如同作品本身無法被一次看盡,每走一步就會發現新的影像和空間,同時大家所見的也不盡相同。將民眾參與融入作品的一部分,而且將新的動感美學融入時間和空間的改變中,就像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 - 成為主場館和運動盛會舉辦的意義和象徵。

藝術設置與空間融為一體,完整展現西方歐普藝術

創作之作品為反映世運主場館之周邊環境之地緣性、親和性及建築空間特色,將材料、質感、造型、色彩、照明、量體、及視覺景觀等加以整合,因作品用色純粹、活潑,為配合作品表現形式,選擇具特色的窯燒馬賽克磁磚。

藝術感染力強烈,產生視知覺的運動感和閃爍感

按一定規律排列而成,在不同的角度觀看會產生不同的波紋或幾何形畫面,使視神經在與畫面圖形的接觸中產生眩暈的光效應現象和視覺的幻覺。與主場館現代化的建築產生有趣的對話,藉此吸引來往的遊客,引領進入藝術殿堂。

磁磚馬賽克展現作品鮮豔特質

瓷磚馬賽克之特色為硬度夠,其彩度、亮度、施工難度比玻璃馬賽克高,每一塊磁磚先切割再進行拼圖,顏色純且豐富,可作多樣化的造形設計,與環境調和性佳,適合表現藝術家多彩的風格,且耐久度強,可讓藝術作品長期設置主場館前的空地而不受台灣氣候特性之影響,易於保養與維護。

因感應而有不同顏色光線變化

因此作品設置於世運主場館前廣場,行人遊客眾多人,故作品之夜間照明計畫以地面埋設的照射燈或LED燈具為主,以此讓作品本身更具變化,白天與夜晚呈現不同風貌。並採用高精密度之定時開關控制,配合晚間操作,節省電力,並使照明設備壽命延長。



======================================================

超越視界:亞科夫.亞剛回顧展@台中國美館



法籍以色列裔藝術家亞科夫.亞剛是「機動藝術」的先驅,也是當今以色列最富盛名的藝術家之一。其受法國前總理龐畢度之邀為艾麗榭宮所設計的〈亞剛沙龍〉至今仍常設於巴黎龐畢度中心,而亞剛在台灣的公共藝術創作,亦成為北、高兩市知名地標。六十年來亞剛的作品遍布全球各大美術館及城市的公共空間,在以色列亞剛美術館即將開館之際,國立台灣美術館很榮幸能邀請亞科夫.亞剛呈現其在台的首度個展,此展亦是他近年來最大型的創作回顧展。

1928年出身於猶太教正統派家庭的亞剛,創作靈感及動力始終源自於猶太教思想。他希冀藉由造型藝術來傳達猶太傳統對於「實相」的理解。他將「動態」及「時間」等元素納入其創作,邀約觀眾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體驗不斷流動及變化的視覺狀態,藉以揭露出一個無常且恆變的宇宙觀。而亞剛對於色彩的探究,亦形塑他極富個人特色的美學風格,他憑著斑斕繽紛的色彩來比擬不同樂器之音色,交織出有如交響樂曲般和諧而豐富的視覺圖樣。自50年代起,亞剛便不斷嘗試各式新穎及多樣的媒材,涉獵領域橫跨繪畫、雕塑、空間裝置、劇場、建築、書寫、教育等,透過各種媒介及表現手法來體現他藝術創作之核心思想。

本展將呈現亞剛歷年創作之精華,包含創作於1965年的早期代表作至2013年最新創作共約50組件。在這些作品中,除了有亞剛最廣為人知、隨著觀者視角移動而呈現迥然不同圖案之「複形畫」及「亞剛光柵片」系列,還有由幾何金屬元件所組構,可排列成多重樣態的「機動雕塑」。此外,亦將呈現透過鏡面映射虛/實的系列浮雕、電腦動畫作品〈視覺音樂〉等,更將首度呈現亞剛以其創作初期的經典作品「可變形畫」及「觸碰式作品」為原型,結合觸控螢幕等最新科技所發展的數位互動作品。

亞剛1953年於巴黎舉辦首次的機動藝術個展後,從此即在國際藝壇樹立其不可動搖之地位。六十年後,亞剛的作品來到國立台灣美術館,使台灣觀眾能親身體驗這位藝術大師如何以其飽滿的創作能量與熱情,帶領我們超越對藝術的觀看及理解。 


======================================================


機動藝術(Kinetic Art):


機動藝術(Kinetic Art)的特質在於使作品的全部或一部份能「活動」,或者使用「光」令觀者得到動及多采多姿的視覺變化等,藝術家藉由探討視覺的、光學的現象,應用活動的、機械的、光的或運動本身之手法,觀眾的參與,運動的探討和材質的透明性等將動作融入繪畫與雕刻中。

機動藝術中活動的部分動力通常來自風力、馬達或者是觀賞者的互動

機動藝術最早發源於1950至1960年代,機動藝術最早於1920年被雕刻家Naum Gabo與Antoine Pevsner記錄在Realist Manifesto一書中。而Marcel Duchamp在1913年的作品「腳踏車輪」( Bicycle Wheel )則被認為是最早的機動藝術作品。
Bicycle Wheel by Marcel Duchamp,1913 



Red Mobile, 
by Alexander Calder. 1956. 
Painted sheet metal and metal rods.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
亞歷山大‧ 考爾德 (Alexander Calder) 


---------------------------------------------------------------------------------------------------

衍伸創作者:

宋璽德: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81811.aspx#.UXzTtKJHJh0

尚恩‧丁格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9A%C2%B7%E4%B8%81%E6%A0%BC%E5%88%A9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異質空間(異質地方heterotopias)---傅柯Michel Foucault

時空壓縮Time-space Compression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古典社會學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