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空間(異質地方heterotopias)---傅柯Michel Foucault
一、異質空間的原則
對於異質空間的定義,傅科將其歸類出下列幾項原則(Foucault
1986):
(1)沒有一個文化或者是社會族群,不建構著異質空間;也就是說它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彼此間有所差異,也可能有所矛盾或關聯。
(2)隨著時間的不同,空間可以改變其功能與意義。會依據其所在之文化的共時狀態(synchrony),會具有不同的功能。
(3)可以在一個共同的真實地方,並置許多不型態的位址。
(4)異質空間中所進行的異質時間(heterochrony)是一種時間切片的累積,可以是時間的堆疊連結,如圖書館、墓園;也可以是瞬時的時間片斷,如廣場節慶、展覽。
(5)異質空間有一個執行開放或封閉的系統,亦是異質空間的權力象徵,決定著你的通行權或隔離。
(6)異質空間扮演著二個極端的角色:一是扮演著幻想空間,以便揭露出所有的真實空間其實是更為虛幻的;二是創造一個完美的、拘謹的、仔細安排的真實空間,以彰顯我們的空間是如何污穢的,病態的以及混亂的(陳其澎
2000)。
而英國學者Hetherington曾提出差異地點呈現出一種中介地點(space-between)的特性即存在於eu-topia(意指好的地點good-place)與ou-topia(意指虛擬地點no-place)之間(陳其澎
2000:33)。而對於「好的地點」則提出二種釋義,一是主流社會所淘汰(或忽略)的非主流事件,有時可形成暫時性的社會潮流,成為集體事件,並賦予其特定的使命,以完成其出現於此時之階段性的任務,如博物館裡的展示,即是一個過渡性的中介地點。另一種為:異質空間的出現,可作為檢視隱性社會現象的契機,關照的是彌補社會所闕漏的義務責任,對於主流社會的作用不僅是成為印證出社會病徵的鏡子,亦是互補其尚未達成的使命,成為執行實踐的另類場所。而「虛擬地點」(no
place)並不是指不存在的地點,而是虛構的地點,它可存在於某地點之內、任何一處、或是思想中,沒有明確的範圍,也不受規範的限制,虛擬地點是架構在現有體系、秩序、規範、價值觀之外,屬於不同層級的空間範疇與意涵,沒有真實地方的位址,或是反位址(counter-site)的真實地方,以完美的形式呈現社會,或是社會被顛倒過來,但無論如何,這些烏扥邦根本上是非真實的空間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