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雙L型文創軸帶




現況:臺灣創意經濟火車頭
更新日期 2011/12/29
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近年來致力營造專業藝文環境及創意城市,促使臺北市文創群聚的效應逐漸成形,深具發展潛力。2008「臺北市文化創意產業指標調查成果報告」指出,
  1. 在臺北市,每5家企業,就有2家從事文創產業相關的事業。
  2. 在臺北市,每10位工作者,有1位從事文創產業的工作。
  3. 在全臺灣,每 10家文創產業,就有3 家設立在臺北市。 
  4. 在全臺灣,文創產業總營業額中,臺北市佔了60%。
  5. 全球金融海嘯襲擊下,臺北市文創產業發展,仍優於總體產業成長率。
優勢:多元活潑開放的文化消費氛圍
臺北市擁有全臺甚至全球華文社會最多元的文化元素和創意活力,無論在原創力或國際行銷方面,都優於中國大陸。文化消費品味相較於鄰近亞洲國家,更能接納歐、美等世界各地的文化產品,形成一種多元活潑開放的文化消費氛圍。這種優厚條件,使臺北市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文化創意城市。
以臺北文創特色,開發「臺北文創雙L群聚」

(一)揚棄以往「科學園區」先圈地再入駐的模式,針對文創產業特性,循臺北市自然生成之都市紋理及產業脈絡,因勢利導並佐以適當政策資源,協助強化各文創次產業聚落之形成。
(二)以臺北市隱約生成之雙L型文創軸帶,促成文創次產業的聚落成形;並以臺北市為聚落單位,整合成「面的合縱聯盟」,推動「創意城市」的成形。
(三)在已具成雛形的「雙L型文創軸帶」基礎上,以「華人創意設計中心」、「華人流行音樂中心」、「華人影視文化中心」等文創旗艦產業,啟動文創首都引擎,藉群聚效應及旗艦產業的帶動,建構具臺北特色之文創產業群聚。
推動做法

(一)以「松菸設計產業園區」、「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臺北藝術中心」及「臺北市電影委員會」作為雙L軸帶上文創推動引擎。
(二)99年進行「臺北市文化創意產業聚落調查計畫」,在文創雙L軸帶上,針對11個具文創潛力聚落調查研究,作為將來分階段推展文創聚落之基礎。

創意聚落調查範圍
 編號
 創意聚落街區
 1
 西門町街區
 2
 艋舺街區(萬華區)
 3
 中山-連街區
 4
 永康-青田街區
 5
 牯嶺街週邊街區
 6
 溫羅町三條街區
 7
 粉樂町街區
 8
 天母東西路與中山北路7段
 9
 民生東路與富錦街街區
 10
 故宮/東吳大學/實踐大學
 11
 北投溫泉博物館週邊

===============================

[轉載]看看台北市的清楚文創發展思路 

作者:易介中

  台北品牌 文化領先
(藍字為我的附註)  
        以創意群聚(Creative Cluster)、文化匯聚中心(Cultural Hub)、市民文化權(Cultural Right)之發展策略,讓文創產業在台北市全面布局、遍地開花;將台北市文創產業推上國際舞台,並據以打造台北市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文化願景;讓文化真正融入市民生活,讓市民對台北市的文化成就引以為榮。

一、以「戰略棋盤」方式,打造創意群聚(Creative Cluster)
        串連產業雙L軸帶、11個創意聚落及旗艦文化設施(如台北藝術中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松菸文化創意園區等),構成台北文創產業的戰略棋盤,全力推展創意產業群聚。

        1.成立「文創產業輔導中心」:建立單一窗口,提供企業與創意工作者所需的產業服務,包括融資、諮詢、輔導等。
        2.規劃11個創意街區聚落:包括永康青田龍泉街區、民生社區與富褰纸謪^、粉樂町街區、捷咧猩剑p連街區、西門町街區、艋舺街區、溫羅汀街區、北投溫泉博物館週邊街區、天母東西路與中山北路6~7段街區、牯嶺街週邊街區、故宮/東吳大學/實踐大學街區,共11個聚落。
        3.強化基礎建設:在雙L軸帶上,興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台北藝術中心、台北音樂廳、松菸文化創意園區等藝文設施。

二、以六大中心、二大書院,推動台北市成為華文圈「文化匯聚中心」(Cultural Hub)
        發展台北市為華文世界的「文化匯聚中心」,讓台北市成為最重要的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及最大的藝文展演、人才與潮流之匯聚中心;向全球輸出台北市優質文化成果,同時吸引世界優質文化前來;打造台北市成為華文圈的文化櫥窗,及亞洲區最佳文化舞台;規劃六大發展中心與兩大書院,落實成為文化匯聚中心的目標。

        1.配合海外設置「台灣書院」,另設「台北書院」:宣揚學術經典,傳承中華文化。
        2.創設「台北創意學院」:成為亞洲區創意及經營人才培育重鎮。
        3.「台北市傳統藝術中心」與「儒學文化中心」:落實傳統藝術與文化的扎根計畫。
        4.「華人漢字文化中心」:推廣全球性「漢字文化節」與正體字傳承。
        5.「華人設計中心」:舉辦「台北設計博覽會」與「2011世界設計大會」。
        6.「華人藝術中心」:同時提升軟硬體,健全藝術發展環境。
        7.「華人影視文化中心」:成立「台北影視基金」,打造台北夢工廠。

三、以優質文化服務,落實市民文化權(Cultural Right)
        將文化視為市民基本福利,積極執行藝文體驗券、社區營造、育藝深遠等政策,為全體市民提供高品質的藝文生活。

        1.成立「台北文學館」,建構台北文學基地,提升市民閱讀品味與文學素養。(註:紀州庵文學森林)
        2.建立指標性藝文展演設施,包括:

  • 台北藝術中心(@士林;庫哈斯作品)
  •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南港;2014完工)
  • 台北音樂廳(兩廳院)
  • 大台北新劇院(@板橋新板特區;預計2012完工)
  • 台北城市博物館(配合2011花博改變為『台北城市博物館園區』;相關新聞
  • 台北市立第二美術館相關新聞
  • 台北文學館(紀州庵文學森林)
  • 松山菸廠文化園區
  •         3.打造「台北大藝術村」,及社區型展演平台。(註:台北現有藝術村為:台北國際藝術村、草山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4.「育藝深遠計畫」延伸至國小一、二年級,及國、高中、大學等階段,協助學子面對人格培養問題。
            5.以社區營造精神,落實「文化就在巷子裡」扎根政策
            6.規劃觀光專案動線,串連台北建城故事,開發文化旅遊商機。
            7.設置原住民文創基地,鼓勵文創人才開發原創藝品,建立原創商品銷售旗艦。(花博風味館改建)
            8.開發原住民特色禮品,結合各據點設立展售專櫃,並積極參與國際商展,拓展國際市場。
            9.以「客家明日世界館」作為客家音樂、戲曲之專業演出場地,建設台北成為世界客家交流中心,弘揚客家精神與文化;並設立客家文創產品旗艦店,成為客庄文化產業的行銷。 (原兒童交通館改建;相關新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異質空間(異質地方heterotopias)---傅柯Michel Foucault

    時空壓縮Time-space Compression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古典社會學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