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贊助藝術的當代典範:德意志銀行 (上)
來源:http://www.atfm.asia/tw/article.php?id=147
走入大眾‧進入線上Going Public & Getting Online
”Art Works” – 相信藝術能驅動世界,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信念– 是促使德銀積極與大眾分享藝術的主要原因。1998年,德銀和美術館全球化的操作典範古根漢基金會合作,位在東柏林的德國古根漢(Deutsche Guggenheim) 於焉成立,擁有3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除了展示德銀本身的豐厚收藏,同時也每年委託不同藝術家針對此展覽空間創作作品,並與各國際美術館合作策展。雖然此項合作計畫可能於今年宣告中止,過去14年來已舉辦了57場展覽,吸引了約1800萬的參觀人次。此外,在2008年,德銀也與位於法蘭克福的Städel Museum合作,以永久借展(permanent loan) 的方式將德銀600件的收藏移轉至該美術館,陳列於該館的德意志銀行藝廊(Deutsche Bank Gallery),民眾因而可藉此觀賞到許多1960年至1990年的重要德國藝術作品,而德銀本身也可更加專注於當代畫作的收藏。
另外,自2002年9月起德銀發行了線上藝術雜誌”ArtMag”,平均每月發行一期,主要作為德銀參與藝術的相關資訊分享平台。今年更進一步開發了手機及iPad適用的應用軟體(Apps),除了將德銀的完整藝術收藏盡納眼底,使用者亦可查詢位於不同地區的展覽作品,目前已上線的四個軟體就將德銀法蘭克福辦公室、倫敦辦公室、Städel Museum以及香港辦公室等地的展示作品收納為掌中展覽空間。
藝術贊助的出發點:企業社會責任
作為國際性的多元金融服務集團,德意志銀行在全球各地共有3,078個分公司,總員工人數多達100,096人[ii],這樣的全球化布局也反映在德銀贊助藝術的執行模式上。和現今多數贊助藝術的企業相同,德銀將贊助藝術視為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的一環;但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德銀設立全球溝通暨企業社會責任部門(Global Head of Communication &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作為其CSR的指揮總部,直接隸屬於董事會,並在其銀行事業版圖涵蓋的主要地區設立基金會作為在地執行CSR的專責單位,而非由各地分公司自行設立相關部門。首間基金會於1986年在德國設立,隨後陸續於英國(1989)、美洲(1999)、非洲(2001)、亞洲(2003),以及北非中東(2008) 等地設立基金會,2011年總計投注於CSR的金額高達8千3百萬歐元[iii]。如此宏大的規模與全球化分工,就德銀的組織來說似乎理所當然,但另一方面,以獨立的「事業體」運作CSR卻充分顯示德銀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以及力圖深耕此領域的決心。
Artworks & Art Works
在德銀的企業社會責任範疇中,藝術與音樂(Art & Music) 於2011年占CSR整體支出的29%[iv],比重僅次於社會投資(Social Investment,著重慈善救助及環境保育議題),其中對於(視覺)藝術的支持更兼具了廣度與深度。自1979年起,德銀由原本專注於收藏20世紀初德國和奧地利藝術品[v]轉進當代藝術收藏,初期仍以戰後德國本土藝術家如約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格哈德‧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等人的作品為主,而後隨著銀行業務擴張,其收藏作品也日趨多元,重要的亞洲當代藝術家如白南準(Nam June Paik)、柳美和(Miwa Yanagi)以及蔡國強(Guo-Qiang Cai) 的作品也在收藏之列。在全球藝術品收藏主管Friedhelm Hütte的主導下,德銀迄今藏品已逾56,000件,展示於900個不同的地點,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藝術收藏。
針對篩選藝術品的原則,Mr. Hütte在接受德銀發行的線上藝術雜誌ArtMag以及日本ARTiT雜誌訪問時曾提到,德銀一直以來就是以收藏紙上作品(works on paper)為主,除了收藏成本低及所占空間小,最主要是紙上作品往往可立即反映原創概念以及創意發想的過程(the initial idea and the artistic process),符合該機構關注新觀念發展以及積極參與當代議題的收藏主軸。另一項重點則是著眼於培育年輕藝術家(intensive fostering of young talent),除了直接收購作品,德銀也贊助個別創作計畫。自2010年起開辦了年度藝術家(Artist of the Year) 的獎項,由國際知名策展人組成的全球藝術諮詢委員會(Global Art Advisory Council) 評選出在攝影或繪畫方面表現傑出的年輕藝術家,得獎者將有部分作品被選入德銀典藏,並由德國古根漢(Deutsche Guggenheim) 為其量身打造個展。
在持續增加藝術收藏(Artworks)的過程中,德銀秉持著”Art Works”的宗旨(motto),將遍布全球的辦公室妝點為展覽空間,有別於一般金融產業冷硬的辦公空間形象。Mr. Hütte 認為:「在公司內部展示藝術品對於銀行行銷及客戶服務都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不論是員工或客戶,大家總是會討論某件當代藝術作品背後的意涵,而員工和客戶往往就藉由這樣的文化交流獲得更多的啟發。這正是我們希望藉由藝術達成的目標。[vi]
[i] 德意志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官方網頁”Art & Musci”單元。
[ii] 德意志銀行官方網頁公布的2011年統計數據。
[iii] 德意志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官方網頁。
[iv] 同註2。
[v] 如奧地利藝術家埃貢‧席勒(Egon Schiele)及德國藝術家法蘭茲‧馬克(Franz Marc)的作品。
[vi] “Deutsche Bank: Art Works!” ART iT, No. 16, 2007。
“Art builds. Art questions. Art transcends borders. Art works. This is why Deutsche Bank is committed to contemporary art and to encouraging and engaging people.”
德意志銀行與當代藝術的深厚關係,除了體現在它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逾5,600件藝術品的企業收藏,更因其長期擔任重要國際藝術博覽會(如Frieze Art Fair) 的主要贊助者而廣為人知。然而,德銀贊助藝術的面向和程度卻不僅止於此。
”Art Works” – 相信藝術能驅動世界,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信念– 是促使德銀積極與大眾分享藝術的主要原因。1998年,德銀和美術館全球化的操作典範古根漢基金會合作,位在東柏林的德國古根漢(Deutsche Guggenheim) 於焉成立,擁有3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除了展示德銀本身的豐厚收藏,同時也每年委託不同藝術家針對此展覽空間創作作品,並與各國際美術館合作策展。雖然此項合作計畫可能於今年宣告中止,過去14年來已舉辦了57場展覽,吸引了約1800萬的參觀人次。此外,在2008年,德銀也與位於法蘭克福的Städel Museum合作,以永久借展(permanent loan) 的方式將德銀600件的收藏移轉至該美術館,陳列於該館的德意志銀行藝廊(Deutsche Bank Gallery),民眾因而可藉此觀賞到許多1960年至1990年的重要德國藝術作品,而德銀本身也可更加專注於當代畫作的收藏。
另外,自2002年9月起德銀發行了線上藝術雜誌”ArtMag”,平均每月發行一期,主要作為德銀參與藝術的相關資訊分享平台。今年更進一步開發了手機及iPad適用的應用軟體(Apps),除了將德銀的完整藝術收藏盡納眼底,使用者亦可查詢位於不同地區的展覽作品,目前已上線的四個軟體就將德銀法蘭克福辦公室、倫敦辦公室、Städel Museum以及香港辦公室等地的展示作品收納為掌中展覽空間。
藝術贊助的出發點:企業社會責任
作為國際性的多元金融服務集團,德意志銀行在全球各地共有3,078個分公司,總員工人數多達100,096人[ii],這樣的全球化布局也反映在德銀贊助藝術的執行模式上。和現今多數贊助藝術的企業相同,德銀將贊助藝術視為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的一環;但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德銀設立全球溝通暨企業社會責任部門(Global Head of Communication &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作為其CSR的指揮總部,直接隸屬於董事會,並在其銀行事業版圖涵蓋的主要地區設立基金會作為在地執行CSR的專責單位,而非由各地分公司自行設立相關部門。首間基金會於1986年在德國設立,隨後陸續於英國(1989)、美洲(1999)、非洲(2001)、亞洲(2003),以及北非中東(2008) 等地設立基金會,2011年總計投注於CSR的金額高達8千3百萬歐元[iii]。如此宏大的規模與全球化分工,就德銀的組織來說似乎理所當然,但另一方面,以獨立的「事業體」運作CSR卻充分顯示德銀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以及力圖深耕此領域的決心。
Artworks & Art Works
在德銀的企業社會責任範疇中,藝術與音樂(Art & Music) 於2011年占CSR整體支出的29%[iv],比重僅次於社會投資(Social Investment,著重慈善救助及環境保育議題),其中對於(視覺)藝術的支持更兼具了廣度與深度。自1979年起,德銀由原本專注於收藏20世紀初德國和奧地利藝術品[v]轉進當代藝術收藏,初期仍以戰後德國本土藝術家如約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格哈德‧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等人的作品為主,而後隨著銀行業務擴張,其收藏作品也日趨多元,重要的亞洲當代藝術家如白南準(Nam June Paik)、柳美和(Miwa Yanagi)以及蔡國強(Guo-Qiang Cai) 的作品也在收藏之列。在全球藝術品收藏主管Friedhelm Hütte的主導下,德銀迄今藏品已逾56,000件,展示於900個不同的地點,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藝術收藏。
針對篩選藝術品的原則,Mr. Hütte在接受德銀發行的線上藝術雜誌ArtMag以及日本ARTiT雜誌訪問時曾提到,德銀一直以來就是以收藏紙上作品(works on paper)為主,除了收藏成本低及所占空間小,最主要是紙上作品往往可立即反映原創概念以及創意發想的過程(the initial idea and the artistic process),符合該機構關注新觀念發展以及積極參與當代議題的收藏主軸。另一項重點則是著眼於培育年輕藝術家(intensive fostering of young talent),除了直接收購作品,德銀也贊助個別創作計畫。自2010年起開辦了年度藝術家(Artist of the Year) 的獎項,由國際知名策展人組成的全球藝術諮詢委員會(Global Art Advisory Council) 評選出在攝影或繪畫方面表現傑出的年輕藝術家,得獎者將有部分作品被選入德銀典藏,並由德國古根漢(Deutsche Guggenheim) 為其量身打造個展。
在持續增加藝術收藏(Artworks)的過程中,德銀秉持著”Art Works”的宗旨(motto),將遍布全球的辦公室妝點為展覽空間,有別於一般金融產業冷硬的辦公空間形象。Mr. Hütte 認為:「在公司內部展示藝術品對於銀行行銷及客戶服務都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不論是員工或客戶,大家總是會討論某件當代藝術作品背後的意涵,而員工和客戶往往就藉由這樣的文化交流獲得更多的啟發。這正是我們希望藉由藝術達成的目標。[vi]
[i] 德意志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官方網頁”Art & Musci”單元。
[ii] 德意志銀行官方網頁公布的2011年統計數據。
[iii] 德意志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官方網頁。
[iv] 同註2。
[v] 如奧地利藝術家埃貢‧席勒(Egon Schiele)及德國藝術家法蘭茲‧馬克(Franz Marc)的作品。
[vi] “Deutsche Bank: Art Works!” ART iT, No. 16, 200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