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

存在性境域的顯現

審美活動作為人的存在性境域的顯現活動,其中的顯現包括哪幾個方面?   ( 1 ) 人自身的顯現 作為直覺活動的審美活動,它的最基本含義就是 對人自身的表現成呈現 ,沒有對人自身的呈現或表現,就沒有審美活動。審美活動的呈現成表現,就是將人自身的生命交付出去、擺出去、敞開來,使其成為外顯的、可見的,只有當人在他自身的存在性展開的直覺活動中,將自身交付出去,我們才能被獲得直接的關照。任何審美活動都包含著人自身的呈現,在任何人類活動的造旨上,都被發現人自身的狀況的呈現,這些正是審美活動作為人的存在性境域的呈現的證明。   ( 2 ) 事物的顯現 審美活動作為人的存在性境域的呈現,同時也是對事物的顯現,在這種顯現中, 事物以其所是被完美地顯現出來,以隔膜、疏遠走向人的敞開胸懷 ,並在人的敞開和自身展開本質地確立自身,事物是在人的 “ 去成為什麼 ” 的存在性境域的顯現或呈現中,而得以完成或達成的。   ( 3 ) 存在性境域的顯現 它包含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 人自身的存在性展開或敞開與事物的敞開顯現所構成的凝結關係本身 ,在審美活動中得到了映射,在直覺活動的每一個形成狀態中,都隱藏看這種人與事物之間的 存在性關係狀態的揭示 。 二是人在其存在性展開中的 歷史性 本身得到了呈現,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是歷史的,並且是不斷變化的,這也就 構成了存在性展開的意義上的諸多境域的變化 ,這些變化是審美活動中呈現的非常重要也非常核心的內容。 來源: http://bbs.eblcu.cn/viewthread.php?tid=327178&page=1

新博物館學

來源:< 博物館重要的事 >一書  譯者張譽騰自述(節錄) http://wisdomuseum.blogspot.tw/2011/08/blog-post_16.html 回顧博物館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早期博物館主要是供皇家、貴族知識精英專享,在本質上是「小眾文化」的產物。其存在的理由是因為有收藏品;在經營理念中, 「物的保存」 的功能居於核心地位,在意識型態上是懷舊的,是朝向「過去」的。 數百年的發展史中,博物館似乎已演化成一個自我完足,宛如磐石般堅固而自我封閉的建制, 逐漸喪失對當代社會的敏感度 ,對社會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上的快速變遷視若無睹,也未能夠照顧到人類的存在、憂慮、期盼與希望。 1980 年代之「 新博物館學 」 ﹝ New Museology ﹞的誕生,是現代博物館學思想的重要轉捩點,它特別 強調博物館做為社會公器 , 為社會福祉服務的必要性 , 反映了博物館界人士對傳統博物館的憂慮 , 與追求一種「 復甦博物館 」﹝ a  revitalized museum ﹞ 的期盼 ,它在 理論前提與實務運作上,都與傳統迥異,呈現出一種和傳統 博物館 絕裂的姿態,可以說是一種大膽的、實驗的運動。 新博物館學所謂的「新」,其實是來自博物館專業和外界對「舊」或傳統博物館學的不滿,認為其中 談了太多有關博物館的「功能」﹝ functions ﹞而甚少著墨於其「目的」 ﹝ purposes ﹞的闡述;做為一門學科,傳統博物館學很少觸及理論或人文層面及其在促進社會發展上的角色,新博物館學所強調的正是對 博物館「目的」的自省和其社會意義層面上的思考 。因此,傳統博物館與新博物館最關鍵的差別,其實在於後者對以社會發展為目標的社會任務之感知和形塑。 社會有如一棵樹木,它的生命之液是由田野、實驗室、學校、家庭和城鎮等等滋養而成。博物館在社會的角色,有如嫁接在樹上的枝條,如果不能從主幹上吸取生命的汁液,博物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新博物館學代表新一代博物館學家對傳統博物館意識形態的反省; 博物館既然是為社會大眾而存在的,就應該從這個向度去深入考察它的社會基礎與社會責任 ,在現代社會的脈絡裡檢視它的本質與意識形態,從而檢討其社會角色與各種溝通的功能 。 在時代風潮的影響下,博物館無法再閉鎖在原先以服務社會

藝術指數發展動向:從歐美到亞洲

圖片
來源: http://www.atfm.asia/tw/article.php?id=31 2011年04月05日 Update   文  / 丘乃如 (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 指數是一種摘要性綜合指標,可以用來衡量某段時間某地的經濟現象。隨著全球藝術市場規模日漸擴張,市面上有許多「藝術指數」各自林立,源起始自80年代的歐美,亞洲新興市場則是到90年代末才逐漸有藝術指數出現,這些藝術指數的目的是用來追蹤瞬息萬變的藝術品交易動態。 藝術市場中的亞洲現象 歐洲藝術基金會TEFAF (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 甫於今年3月14日出爐的年度調查報告「2010全球藝術市場:危機與復甦(The Global Art Market in 2010: Crisis and Recovery)」指出:「2010年全球藝術品成交額高達430億歐元,其中交易商成交額者佔51%,拍賣成交額佔49%。」顯示兩種交易管道的金額規模差距越來越小;繼續深入分析, 2010年中國的交易 量佔全球總額的 23% , 僅次於 美國的34%,排名第二,英國則以些微之差的22%退居第三。 」 1     中國、印度、以色列等亞洲新興市場的藝術品近年上漲幅度驚人,這些地區抓緊時間點成立在地的藝術市場研究機構,追蹤價格變化、統整市場現況、建構藝術指數,資訊的透明化成了吸引投資人士入門的最佳說帖,積極建立話語權的意味相當濃厚,也間接催化藝術品在亞洲金融化的速度。     

AMI中藝指數

中藝指數 英文為 the Arts Market Index ,簡寫為 AMI 。 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6136417.htm   它是由 AMI 中藝指數監測調查中心根據中國加入 WTO 後的國際藝術市場競爭形勢的需要,以西方流行的 ASI ( the Art Sales Index )藝術品拍賣指數分析圖表系統為參照,運用經濟學和統計學的綜合分析方法,以國際上主要股票證券市場所採用的拉斯貝爾公式( Laspegres Formula )、費雪理想式( Fisher’s ideal Formula )、貝氏公式( Pasche Formula )等主要計算方法為綜合參考, 以主要藝術品市場發生行情為基準,運用統計學的辦法,對某人或某類作品進行市場行情分析,計算出某一時間段內藝術市場交易的資金總量、某類作品成交額及其在全部藝術品交易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和該類(人)藝術品售出的最高價與最低價以及平均值( median prices ) 等,以這些資料為依據,結合通貨膨脹、市場利率變化等因素對藝術品的市場流通情況進行綜合的、合理的、科學的分析,計算出其市場行情圖表和運行規律,並以國際互聯網和中國藝術品投資交易市場網路為主要載體,配合雜誌報刊等傳統媒體進行即時發佈的藝術品市場行情圖表分析系統。      中藝指數應用: 2008 年中國藝術市場大盤走勢   中藝指數應用: 2009 年中國藝術市場大盤走勢   中藝指數應用: 2010 年中國藝術市場大盤走勢 中藝指數之父——趙燮 為中國著名藝術市場專家,其首創發明了中國第一個藝術品市場行情指數—— AMI 中國藝術品行情指數(中藝指數)。並因此榮獲中國改革開放 30 年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全國、山東省文化成果二等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譽為“中國藝術品指數之父”;與宋健、厲以甯、龍永圖、韓美林等共同當選 2005 年度“中國十大英才”;以中藝指數為基礎編著的《中國書畫市場研究報告》一書榮獲“山東省文化廳文化科學成果一等獎”。

梅摩斯/Mei Moses藝術品指數

來源: http://xiedong1016.blog.163.com/blog/static/3519392720095251229943/ 目前,在有的國家已經存在著一些藝術市場指數。歷史上最早的藝術市場指數,或許當數由蘇 富比拍賣公司編制的藝術市場綜合指數( Art Market Index ) 。而最著名的就算美國的梅摩藝術指數了。        美國的梅摩藝術指數 (Mei/Moses Fine Art Index) 是通過 追蹤每一件藝術品歷年來在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的多次成交記錄,採取重複拍賣計算法,比較直觀地反映出一件藝術品的流傳脈絡和價格走勢 。追蹤時間最少 50 年,最長的從 1875 年到今天,因此梅摩藝術指數對於投資來說相對比較客觀。 梅摩指數的構成 主要分為三類, 一是 美國畫派 ,即美國本土畫家 1650 至 1950 創作的繪畫拍賣價格; 二是 印象派和現代派 ,即 1875 年至 1950 年的西方油畫作品拍賣價格; 三是 古典畫派 即 1200 至 1875 年西方早期古典畫派作品的拍賣價格。

自由港:藝術市場全球化風潮下的新景觀

2012年10月08日 Update   文  / 簡于庭 來源: http://www.atfm.asia/tw/article.php?id=171 在今年四月北京 查稅門風波 之後,引起一連串藝術品稅制的評論與探討,北京政府轉而構思自由港計劃,力圖撼動香港藝術交易中心的地位。的確,在藝術品市場逐漸全球化之下,世界正醞釀著對大規模倉儲公司需求的渴望,而自由港也應運而生,它同時被稱作是保稅倉庫,不僅提供收藏家存放藏品,也提供藝術品在等待交易的過程中可以在最佳的條件之下被保管存放。 目前全球主要提供廣大的倉儲服務以及針對藝術品等藝術交易有所優惠的自由港仍以瑞士的日內瓦自由港與亞洲新加坡自由港為主 。它們皆屬24小時營業的自由貿易區,基本上,除非國家單位或海關要求,對於客戶的資料都絕對保密,客戶也無須繳付進口稅、關稅亦或是消費稅,而 在自由港區內作藝術品交易也無須對任一國家繳交交易稅 ,直至買主亦或藏家將藏品移出自由港便須向藏品所在地之國家繳交稅金。對於存放的藏品或相關文件也無須申報任何資料或填寫入關文件。此外,他們也提供藝術藏品系列性的相關服務,包括修復、裝裱、估價、認證、保險,甚至是倉庫的溫度、溼度控管等等。種種誘因,尤其藏品能夠被確保安全以及稅收優惠都對各方面人士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

一本半世紀的藝術經營史:專訪法國大老丹尼爾.彭布朗畫廊

2012年11月08日 Update   文  / 陳韋晴 來源: http://www.atfm.asia/tw/article.php?id=183 「白手起家」在畫廊業界不屬稀奇,在歐洲,白手起家並百年傳承的畫廊也為數不少,但要能夠橫跨現代與當代藝術、歷經世代轉變,並且在現今當代藝術市場上屹立不搖,絕對無法忽略法國藝術產業界大老丹尼爾.彭布朗(Daniel Templon)先生。 丹尼爾.彭布朗畫廊 為法國當代藝術先鋒畫廊,創立於1966年(當時他年僅21歲)。畫廊在1972年時移遷至離龐畢度中心(Pompidou Center)5分鐘步程內的現址,自此再也沒離開過法國藝術產業的中心。 成立46年,畫廊的展覽紀錄,就像一本活的藝術史,觀念藝術與極簡主義大師如:Donald Judd, Dan Flavin, Frank Stella與Richard Serra等人都在早期即與他合作,歐美當代藝術先鋒:Jean-Michel Basquiat, Keith Haring, Wilhem de Kooning, Joseph Kosuth, Roy Lichtenstein, Robert Rauschenberg以及Andy Warhol等人也都曾在他畫廊展出,他對法國藝術市場的影響力甚至擴及至傳媒,1972年創辦ART PRESS雜誌、1986年創辦ART STUDIO雜誌。畫廊自1974年起即參展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oire International d’Art contemporain,簡稱FIAC)、自1977年起參展瑞士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全球重大藝術博覽會中都可見其蹤跡。2011年起代理首位中國藝術家何岸,並在紐約軍火庫藝博會(the Armory Show)中以主牆面展示,2007年以上海當代藝博會(SH Contemporary)首次登陸亞洲,事隔5年後,今年參展香港藝博(Art HK),與其他歐洲畫廊相較,他的亞洲藝市進軍策略較為保守,但也是如此的經營策略奠下他法國老牌的高度,本專訪將分享他對歐美藝市近半世紀的觀察與前進亞洲的未來規劃。

從台灣進口藝術品至中國大陸的規定與作法

2012年06月15日 Update   文  / 柯人鳳 來源: http://www.atfm.asia/tw/article.php?id=143 一般從台灣進口至中國大陸,可採取兩種做法,一種是 一般性申請入關 ,另一種是採取 小三通 。另外,藝術品申請進口入關時,應先認定為 展品 還是 貨品 ,主要差別在於是否產生交易行為,因此在採取報關的程序上,也會有所不同。在進行藝術品進口作業時,可分為四種,其對應之進口目的也不盡相同: 1)一般貿易方式清關(即永久進口) 2)臨時進口方式清關 3)小三通 4) 綠色通道

藝術禁制政策預期為敘利亞的有錢人帶來致命一擊

Art sanctions aim to hit Syria’s rich where it hurts 一項禁止奢侈品進口的法令,其中包括藝術品、奇珍異寶以及古董等貨物 By Riah Pryor. Market,  Issue 237, July-August 2012    Published online: 09 July 2012   /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 董于萍 摘譯 來源: http://taerc.blogspot.tw/2012/07/blog-post_17.html 作為六月剛通過之奢侈品禁止令的一部分,歐盟至敘利亞的藝術出口交易也已全面停擺。這項包含珠寶以及豪華汽車的禁制政策,是國際真對敘利亞政府血腥震壓反政府份子行為所做出的最新外交制裁。 此項法令疑似是針對敘利亞總統 Bashar Al-Assad 及其妻子 Asma Al-Assad 揮霍無度之奢華生活而作出的制裁,根據先前流出的信件資料顯示, Asma Al-Assad 在 2011 年的混亂的抗議和暴動仍中花費了大量金錢在購買設計師的精品服飾,此外,總統夫人最近還意圖向一位倫敦背景的交易商購買一件尚比亞藝術家 Nick Jeffrey 的作品,售價大約在 5000 英鎊至 10,500 英鎊之間。不過事實上,這項交易雖然立即受到歐盟禁制令的限制, Asma Al-Assad 本人卻因為擁有英國的國籍,而得以親自進入英國,為自己添購更多的藝術收藏。 而針對「藝術資產是否該受到政治手段綁架」的議題,各界有許多正反不同的意見。「兩個國家間的藝術禁制令永遠是該令人慚愧的,它等於是在相當程度上禁止了雙方的文化交流。」 Beirut gallery Espace Kettaneh Kunigk (Tanit) 畫廊的負責人 Marc Mouarkech 表示。 不過在敘利亞的議題上,藝術或文化交流因政治而遭到阻斷,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而禁制令對藝術交易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也仍舊存在著許多爭議,事實上,敘利亞大多數的私人收藏都並未存放在境內,有錢人早就將他們多數的資產與收藏品移至海外。 歐盟目前正竭力尋求任何對敘利亞施壓的方法,「過去的經驗指出,禁制令所針對的對象大多是非常享受且仰賴奢侈品的,同時,這樣的舉措也具有相當程度的象徵價值。」歐盟外交政策的發言

第十三屆德國卡賽爾文件展

第十三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I) - 在現代的荒蕪裡滋長 2012年07月08日 Update 文 / 吳虹霏 來源: http://www.atfm.asia/tw/article.php?id=149 (摘錄) 第十三屆卡塞爾文件展創下多項紀錄: 首先是突破地域限制- 除在德國卡塞爾之外同步在阿富汗、埃及、加拿大等地展出。位於卡塞爾鎮中展點多達三十多處,其中散布在卡爾斯奧公園(Karlsaue Park)裡的作品就有五十二件,考驗參觀者的腳力與耐力。再者是藝術自身的突破,參與展出者來自藝術、科學、哲學、自然、音樂等專業領域; 他們的思想透過繪畫、錄像、裝置、座談、出版、表演等形式實踐出來。誠如策展人克莉絲朵芙-芭卡姬芙(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所言,「文件展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展覽,它更是一種心靈的狀態。」這一場號稱「沒有思想」的盛會著實鮮活了感官,更是自由豐富、叛逆的讓觀者的心智幾近爆炸,迷走在藝術的疆界… ......... 隨著歐洲戰亂的平息、經濟的復甦,文件展衍生為藝術與社會議題交織的實驗平台。策展人被交付權力去質疑甚至推翻當今社會的現象,而後提出新的命題,詮釋組合出新的脈絡。從展出作品中可明顯嗅出此屆展覽的反派性格: 反資本主義、反男人當權、反歐洲傳統視覺藝術體制、去中心主義,甚至去人類中心化(de-anthropocentricizing)…。 第十三屆文件展給觀者沉重冰冷同時輕盈溫暖的矛盾感,在這種極妙的平衡裡,舞蹈、音樂是不可或缺的。在充滿著藝術的未知的卡塞爾鎮裡漫遊,造訪的旅客將以為闖入一秘密集會空間,漆黑裡隱約可見許多人影,夾雜著耳語、認真的談論…,突然這些人們一致的唱起歌、打著拍子踏著舞步,更拉起你的手加入,感受著黑暗中的熱切流動。這是英國藝術家汀諾.塞格(Tino Sehgal) 的表演,也為此屆文件展的「藝術定義」下了最精彩的註解。 在尖銳地揭開歷史的瘡疤,與現今的和平、資本主義榮景假象並置之下,眼前這一個進行式中的文件展正大伐破壞所有以為完好的建設,同時試著邀請、納入包容更多更廣的新的可能。它正在試圖使人們相信藝術還是會為世界開拓一片淨土,使交流沒有障礙,思想不受侷限,再沒有中心邊陲的階級之分,藝術即使因此不再是藝術,終究是帶來了希望與信仰。

企業贊助藝術的當代典範:德意志銀行 (上)

來源: http://www.atfm.asia/tw/article.php?id=147 「透過藝術,人類得以創造,勇於質疑,跨越藩籬。我們深信藝術能驅動世界,這也是德意志銀行致力於推廣當代藝術並鼓勵民眾參與藝術的原因。 [i] 」 “Art builds. Art questions. Art transcends borders. Art works. This is why Deutsche Bank is committed to contemporary art and to encouraging and engaging people.” 德意志銀行與當代藝術的深厚關係,除了體現在它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逾5,600件藝術品的企業收藏,更因其長期擔任重要國際藝術博覽會(如Frieze Art Fair) 的主要贊助者而廣為人知。然而,德銀贊助藝術的面向和程度卻不僅止於此。 走入大眾‧進入線上 Going Public & Getting Online ”Art Works” – 相信藝術能驅動世界,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信念 – 是促使德銀積極與大眾分享藝術的主要原因。1998年,德銀和 美術館全球化的操作典範古根漢基金會合作 ,位在東柏林的德國古根漢(Deutsche Guggenheim) 於焉成立,擁有3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除了展示德銀本身的豐厚收藏,同時也每年委託不同藝術家針對此展覽空間創作作品,並與各國際美術館合作策展。雖然此項合作計畫可能於今年宣告中止,過去14年來已舉辦了57場展覽,吸引了約1800萬的參觀人次。此外,在2008年,德銀也與位於法蘭克福的Städel Museum合作,以永久借展(permanent  loan) 的方式將德銀600件的收藏移轉至該美術館,陳列於該館的德意志銀行藝廊(Deutsche Bank Gallery),民眾因而可藉此觀賞到許多1960年至1990年的重要德國藝術作品,而德銀本身也可更加專注於當代畫作的收藏。 另外,自2002年9月起德銀 發行了線上藝術雜誌”ArtMag” ,平均每月發行一期,主要作為德銀參與藝術的相關資訊分享平台。今年更進一步 開發了手機及iPad適用的應用軟體(Apps),除了將德銀的完整藝術收藏盡納眼底, 使用者亦可查詢位於不同地區

台北市--雙L型文創軸帶

圖片
現況:臺灣創意經濟火車頭 更新日期 2011/12/29 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近年來致力營造專業藝文環境及創意城市,促使臺北市文創群聚的效應逐漸成形,深具發展潛力。2008「臺北市文化創意產業指標調查成果報告」指出, 在臺北市,每5家企業,就有2家從事文創產業相關的事業。 在臺北市,每10位工作者,有1位從事文創產業的工作。 在全臺灣,每 10家文創產業,就有3 家設立在臺北市。  在全臺灣,文創產業總營業額中,臺北市佔了60%。 全球金融海嘯襲擊下,臺北市文創產業發展,仍優於總體產業成長率。 優勢:多元活潑開放的文化消費氛圍 臺北市擁有全臺甚至全球華文社會最多元的文化元素和創意活力,無論在原創力或國際行銷方面,都優於中國大陸。文化消費品味相較於鄰近亞洲國家,更能接納歐、美等世界各地的文化產品,形成一種多元活潑開放的文化消費氛圍。這種優厚條件,使臺北市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文化創意城市。 以臺北文創特色,開發「臺北文創雙L群聚」 (一) 揚棄以往「科學園區」先圈地再入駐的模式,針對文創產業特性,循臺北市自然生成之都市紋理及產業脈絡,因勢利導並佐以適當政策資源,協助強化各文創次產業聚落之形成。 (二)以臺北市隱約生成之雙L型文創軸帶,促成文創次產業的聚落成形;並以臺北市為聚落單位,整合成「面的合縱聯盟」,推動「創意城市」的成形。 (三)在已具成雛形的「雙L型文創軸帶」基礎上,以「華人創意設計中心」、「華人流行音樂中心」、「華人影視文化中心」等文創旗艦產業,啟動文創首都引擎,藉群聚效應及旗艦產業的帶動,建構具臺北特色之文創產業群聚。 推動做法 (一)以「松菸設計產業園區」、「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臺北藝術中心」及「臺北市電影委員會」作為雙L軸帶上文創推動引擎。 (二)99年進行「臺北市文化創意產業聚落調查計畫」,在文創雙L軸帶上,針對11個具文創潛力聚落調查研究,作為將來分階段推展文創聚落之基礎。 創意聚落調查範圍  編號  創意聚落街區  1  西門町街區  2  艋舺街區(萬華區)  3  中山- 雙 連街區  4  永康-青田街區  5   牯嶺街週邊街區  6   溫羅町三條街區  7   粉樂町街區  8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設置條例(目前草案階段)

行政院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設置條例」 發表時間:2010-08-26 16:13:22 行政院會8月26日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設置條例」,成立推動文創產業的專責機構,做為文創研發中心。 行政院會通過文建會提出的「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設置條例」草案,文創研究院設置依據來自文創法第7條,其旗下細分成: 1. 電影振興院 2. 文化觀光研究院 3. 遊戲產業振興院 4. 放送影像振興院 5. 文化內容振興院 「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之設置,將有利於加速促進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 1. 延攬專業團隊 2. 提供產業推動所需創新研究、市場拓展 3. 提供諮詢與輔導等服務 4. 提供人力支援協助與培育 5. 協助產業歸納出獨特獲利模式助其市場拓銷 6. 建立無形資產鑑價機制以取得資金融資 7. 保護文創產業智財權 政府最初挹注文創研究院的母基金為3千萬元,每年文建會都將編列預算挹注,其財源包括受理企業委託研究、提供服務、產品收入及企業捐贈等,定位為公設財團法人。 文建會參考工研院、商研院、中經院、國家實驗研究院等組織,訂定設置條例,其設董事長1人,官派無給職,董事11-15人,院長1人,副院長1-2人,採院長制,希望院長由民間文創業CEO人士出任。 ------------------------------------------------------------------------------------------------------------------------- 行政院院會通過「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 張貼日:2012/3/8  行政院院會今(8)日通過「財團法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長陳冲表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設置有利延攬專業團隊,協助文化部推動產業創新研究、行銷拓展等業務,以促進文創產業的健全發展,請文建會協調立法院各黨團,儘速完成立法。 文建會表示,設置國家級文化創業產業發展研究院的目的,在於建立整個文化產業的完善配套機制,從前端的文化創意育成,到生產、行銷、研發,都能奠基於文化核心政策的思維,結合產業發展與國內外生活時尚的創新需求,使得臺灣長期累積的多元文化特色,可以藉由文化創意產業向國內外推廣,引領文化潮流,開創臺灣藝文發

賴聲川<夢想家>問題整理

夢想家@維基百科 新聞整理來源: http://bbscollectiton.blogspot.tw/2011/11/1105.html 批評戲劇形式、內容     2011/10/13 鴻鴻   【夢想,何以為家?】有政治沒藝術,有中華民國沒台灣《夢想家》   認為對內容詮釋膚淺,青年革命家與青年舞蹈家的比照不當,反派官吏與夜市黑道更加不當。  「我們並沒有共同的回憶,讓生命就從現在開始走在一起。」欠缺說服力  結局以原住民歌曲作結邏輯錯亂  台灣歷史缺席,淪為政治粉飾  2011/10/13 林采韻   【 夢想,何以為家?】形式空洞,夢想如何實踐《夢想家》   劇情、結尾批評  音樂歌詞創作不佳 2011/10/17 紀蔚然   「夢想」幻滅的國「家」   文建會回應: 針對媒體「夢想幻滅的國家」乙文 文建會回應 2011/11/05 SinosaiAgi   以《夢想家》比較百老匯音樂劇《鋪軌》(Making Tracks)   2011/11/05 vilevirgin   《夢想家》全劇簡評   批評文建會處事   2011/11/01 ringfan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call in大話新聞說明《夢想家》花費       2011/11/01 home99888   更正、回應與質疑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明   2011/11/02 greg11321   2.15億音樂劇 1.83億限制性招標   2011/11/02 ethanjava   《夢想家》與紙風車319鄉兒童藝術工程比較     2011/11/02   《夢想家》波及原民音樂劇 經費恐遭刪減   2011/11/03 greg11321   盛治仁&賴聲川 上億製作好夥伴   2011/11/03 F5 轉自 吳念真   人間條件戶外公演:免費入場,經費1300萬   2011/11/04 陳殿冠   夢想家吃肉 藝文界啃骨頭   批評戲劇主導者處事   2011/11/02 邱祖胤、李維菁   夢想背後 不可承受之輕慢   2011/11/03 陳慕義   賴聲川 細漢偷挽瓠   2011/11/03 戴立忍   Facebook留言   2011/11/03 cosLove轉自管仁建   賴聲川與其岳父   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