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近用權(access to the culture)與文化賦權(Empowerment))


近用權=接近權=進用權

文化賦權的主客體置換:從德希達的解構觀點作觀察

===================================================

賦權
(英文:Empowerment)
(中文另譯為賦能、充權、充能、授權、授能等)
有不同的定義解釋。根據社區心理學(community psychology)家(如Rappaport, 1987;Rappaport, 1992;Perkins & Zimmerman, 1995)的一般說法,賦權乃是個人、組織與社區藉由一種學習、參與、合作等過程或機制,使獲得掌控(control)自己本身相關事務的力量,以提昇個人生活、組織功能與社區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根據研究顯示,知覺控制(perceived control)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減少心理壓力,能預測正向的健康行為,並與促進社會行動及政治參與有關。

賦權是一個範圍較廣泛的過程,其中含有「公民參與」(citizen participation)、「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社群意識」(sense of community)等概念。

賦權的重要價值
許多社會問題的存在,乃是起源於資源分配不均,這些無法獲得資源的人最好是透過互相、幫助別人或自己努力去爭取他們應得的權利,而不是讓社福機構或慈善團體來滿足其需求。
賦權觀點是以「健康促進」取代傳統的修復問題,以「發掘優勢」取代傳統的將危險因子收集成冊,以尋找「環境影響」取代傳統的責備受害者(victim blaming)。

賦權的重要特性
1.具有多層次(個人、團體、組織及社區)與多面向(人際、社會、行為、組織及社區)的構念
2.涉入由下而上(bottom-up)的改變
3.在不同脈絡下的情況亦有差異
4.發生在一個集體脈絡(collective context)之中
5.是一段進程而非處於一個穩定狀態

賦權的過程與結果




層次過程(empowering)結果(empowered)
個人
學習決策技巧
運用與管理資源
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目標
控制感
批判意識(對社會政治環境)
參與行為
組織
參與決策的機會
分擔責任
共享領導
有效地爭取資源
與其他組織形成網路連結
政策影響
社區
取得資源
開放政府(open government)的架構
對多元性的寬容
組織結盟
多元領導
居民的參與技巧



專業者的賦權角色

在賦權的過程中,專業者扮演的角色是合作者(collaborator)與促進者(facilitator),而不是專家(expert)與諮商師(counselor)。

一位協同合作的專業者應學習有關賦權對象(亦稱參與者)的文化、世界觀與其生命奮鬥過程,並與其一起努力而不只是鼓吹他們去做。

專業者的技巧、利益或計畫等不應強加在社區,而是成為社區的資源之一。

專業者要介入什麼,應視當地人文的特殊性而定,而不是事先就決定要做什麼,並且將其套在所有的情況。

雖然人際測量與評估技術是需要的,但要考量如何地進行(在哪裡、對象有誰),而專業者不能自動就假定是像在醫療院所裡心理治療師對病患個案一樣的操作方法。

來源:維基百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異質空間(異質地方heterotopias)---傅柯Michel Foucault

時空壓縮Time-space Compression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

古典社會學三大家